1 ) 穿越3000年的爱情
《古今大战秦俑情》是张艺谋与程小东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程晓东导演,张艺谋担任男主,因为张艺谋在《秦俑》里的敬业认真感动过程小东,之后张艺谋拍《英雄》请程小东做武指时,程立刻点头答应。
程小东在大荧幕上更多是以特级指导的身份出现,他作为导演出现的著名代表作是张国荣和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东方不败系列》,他给我的印象是很会拍奇幻爱情故事,《秦俑》是部跨越3000年的真爱故事,它同时混合了盗墓、武侠、奇幻、搞笑等元素,电影前半部分的风格和《倩女》很像,表现的凄婉动人,皇上的心腹蒙天放和要去蓬莱仙岛求长生不老药的韩冬儿逐渐相爱,他两的处境和地位差异决定了他们的爱情不得善终
有一点我觉得处理的不好,蒙天放过于衷心,和韩冬儿交合之后就要杀了她以偿罪,这原罪的始作俑者是蒙天放,他反过来要韩冬儿为他的私欲偿罪,有点说不通,显得太狠心,之后是炼丹道士出来制止了蒙天放,我觉得要是改成蒙天放自己下不了手更好点
韩冬儿是典型的烈女,为爱不顾一切,她穿着红衣扑进火里那场戏真的很美,配上叶倩文唱的那首《焚心似火》,让我想起那首汉代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但这里我又有疑问了,秦始皇烧人还会特地为她换上红装?还特地为她烧了一把大火?这个韩冬儿在影片里和秦始皇并没有什么烂交情
顺便插一句,巩俐在这部戏里的古装扮相真是美呆了
韩冬儿投火自尽,临死前将长生不老药给了蒙天放,蒙天放被塑成秦俑。3000年后韩冬儿转世为人成了三流明星朱丽丽,蒙天放觉醒,和丽丽相遇,误认为她是韩冬儿,对周围历经千年变化的事物仍以古时候的方式对待,这里就有很多笑点了,用手指戳玻璃窗,吹电灯,以为针筒是暗器等等,周围事物包括他的冬儿都变了,只有他一人没有变
但到了新时代的蒙天放并没有多安全,主子秦始皇虽然残暴但对蒙天放极其袒护,现在没有民不聊生,但人心之恶并没有消失,于荣光扮演的反派白云飞一心要将蒙天放送去东北实验室解剖,将皇陵的古董据为己有,对名权的逐利哪个时代都有,蒙天放沉睡3000年后醒来看到的还是这幅场景,唯一和他惺惺相惜的韩冬儿变得愚蠢花痴,他的时代早就过去,他应该和历史统一步伐,淹没在尘土中,长生不死是种折磨
最后白云飞和朱丽丽都死了,蒙天放依旧带着他的赤子之心活了下来,导演给他安排了个更好的“冬儿转世”,是对他这种千年难得一遇的真挚之人的回报,结局显得通情达理
这部电影不足的地方是过于商业化,张导对于这种模式很不适应,之后他还是回归艺术领域,执导拍片
另外影片缺少铺垫,情节转折生硬,故事讲的不很流畅,比如最后决战,不知为什么那么多兵马俑全活了,之前也没交代说他们吃过长生不老药,如果他们吃了,那秦始皇怎么又不在呢
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6.9,不算优秀,因为它处在艺术和商业的交接段,加上元素混杂,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受,但张艺谋和巩俐的表演还是颇有看点
2 ) 《英雄》之前生
这是我唯一一部在影院接连看了两遍电影。当时并不知李碧华、程小东、黄沾、顾嘉辉,估计连视觉特效指导徐克也不认识。后来同学把他姐的《台港文学选刊》借我看,里头就有这部长篇《秦俑》。看这部电影旨在重温,也可发现一些有趣之处,比如国语配音里有四个角色出自童自荣;给童男童女点名,还听有人唤:李碧华——大概她把自己当做了蒙天放一样的老魂灵。《焚心似火》依然经典!给电影加了不少分。
另外发现,《秦俑》对张艺谋后来的《英雄》影响之大,真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且不说巩俐那身白袍跟《英雄》里张曼玉的白袍简直像出自同一家裁缝铺,就说说一个场景:巩俐手持筷子敲击盛了雨水的大碗小碗,给舞剑的张艺谋配乐。雨中曲响,意随心动,端的是剑胆琴心,侠骨柔肠。《英雄》里是李连杰与甄子丹在棋馆中听琴比武,二人自雨中破水穿行,风声水声兵气声,原来竟是《秦俑》的升级版咧。
巩俐在片中30年代小影星的造型,可不跟后来她在《摇呵摇,摇到外婆桥》里雷同……还有满天飞扬的银杏叶,吹得人看不清前生后世,到了《英雄》里换作胡杨树叶,也是下得铺天盖地,所不同的,风力被提高了四五级……不知到了08奥运会开幕式上,又会掉什么生物叶子刮什么东南西北旋风?
3 ) 纸页与胶片
对于李碧华,这个一直以来被人冠以诡异瑰丽笔调的女子,我所知甚少。这不是所谓的后知后觉,而是求学时期对书籍的狭隘所致,就像直到现在,我都说不出三毛与荷西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并不爱女子的笔,总觉得女人始终被性别生理所限,除了靡靡,所剩无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现实中开始纠结情爱,婚姻,甚至是各式世情纠隔。直到那些琐碎到毫厘之间的尘埃开始落与眉间发梢,我才明白,女子的笔写出的是靡靡,却也是呼吸方寸之间躲不过逃不掉的宿命。于是,亦舒出现了,张爱玲出现了,严歌苓,朱天文,赵赵,甚至黄碧云相继出现,而李碧华自然也无法遁去,一笔笔,一幕幕,我开始走进李营造出的亦真亦幻,诡谲缠绵的恨海情天。
《秦俑》的故事,或许早十年读到,我会感动的把枕头濡湿。可最近几年,几世轮回,穿越架空早已街闻巷知。而《秦俑》之所以能作为前辈感动几车女子,也无非是因为文字的旖旎风流。然而,书归书,文字毕竟有着细细咀嚼后轻抚心灵的特别力量,如果想把它转成电影,恐怕不是易事。这一点在《古今大战秦俑情》里完全表现出来。
总体看来,《古》这部89年的片子已经是很不错了,看到字幕打出导演是程小东时,我差点没把一口酸奶喷出来。实在不敢想象,这个于9年前就可拍出此等妙片的人,竟然会在9年之后生生难产下来一个先天不足后天无补的《江山美人》,难道真是岁月不饶人?!
虽然和原著相比,影片少了些旷世的哀怨和美感,似乎导演本人也发现这些怦然心动,生死不渝很难用镜头表达出来。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影片中的许多喜剧因素意外的闪闪发光。比较明显的,便是蒙天放被朱丽丽带到现代,像用唾液戳窗纸那样戳玻璃,像吹蜡烛一样回头吹电灯……这一刻,张导那张苦大仇深垄沟必现的脸却意外的成就了一种喜剧效果。
其实,很多影片都有同样的笑弹,因为时间和空间错位的这一冲突,总能引发很多喜剧元素。像《第六感生死恋》中的死神皮特,像《穿越时空爱上你》中的休杰克曼,无一不是这样迷惑了屏幕前无数少女大婶的芳心。
原著这个三生三世的故事,在李笔下,长短并不受限,而拍成电影,受时间的局限,事无巨细肯定不行,所以取舍是否得当就成了关键。这方面其实电影做得不错,很多可以忽略的并不影响剧情的细节都做了处理。然而,由于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太多不容易诉诸于胶片的地方,比如转世,比如重生,所以,《古》失却了原著里痴缠的动人心魄。又或许,因为《霸王别姬》《青蛇》都修炼的登峰造极,故,其他再炫目凌厉的招式也难称霸武林了吧!
这部电影还有一大特点,便是颜色的运用。我很难想象89年的片子,近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采用大块色调了。漫天黄沙的土黄,铮铮兵士的灰黑,灵静童女的素白,给电影了添加一块纯洁明丽的幕布。虽然这是程小东的片子,但我却分明在其中看到了张艺谋的影子。我一直觉得张艺谋的作品太像一幅幅的画,采用自然光,简单的构图,饱满的色彩。从早期的《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后来褒贬不一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十年前的巩俐没有现在这种沉稳的大将之风,但演技却不可小觑。虽然有些地方还带着话剧般的夸张,而且稍显矫情,但那内心的挣扎,情感的藏与露,角色间毫不粘连的切换,都值得称道。另外,也许是巩俐的侧脸尤其动人,剧中那个冬儿回眸凝望的画面,竟和《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镜头如出一辙。
本片男主角张艺谋的表演可圈可点。大概是多数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他那张春种秋收的脸上,忽略了他的演技。其实,细细观察,我反倒觉得张艺谋的表演有些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禅意。
另外,我很欣赏片中的一个小细节:冬儿刚刚进宫,念名字的时候,冬儿之前的一个名字是李碧华。这个小细节让我当时张着嘴巴呆愣了两秒。如果这是李的手笔,那我真想对她深深鞠一躬。虽然没在社会中沉沉浮浮,但我却明白,一个可以拿自己开玩笑的人,不是大勇大智之人,就是聪敏豁达之人。因为,自嘲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如果这是别人的小恶作剧,那我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彩色幽默了。
《古》是一个关于轮回的故事,亦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它关乎承诺,爱情,生命,家国。
犹记得:不知何时,漫天黄沙下那张不沾烟火的素白面庞,已悄然镌刻在了三生石上……
4 ) 非常波澜壮阔的一段情
这部电影,是我学生时代时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应该也是巩俐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吧。
秦朝时画面唯美,冬儿白衣回眸,大火中的跪地,以及奔向大火等,好多经典的画面。冬儿和蒙天放的感情也凄美无比,令人遐想。
到了民国,冬儿转世成的朱莉莉虽然性格泼辣夸张,但是和蒙天放的相处模式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这部分剧情相对比较活泼轻松,也非常有趣,稍微冲淡了秦朝时的一些沉闷。之后在秦始皇墓中的大战,机关的设计等也还是非常壮观的,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会觉得特效一般。
最后,朱莉莉还是死去了,又留下了蒙天放一个人。
新中国时期,冬儿又转世成了日本女人,虽然着墨不多,只是在兵马俑中的一个眼神交互,但足以令人动心!故事也是开放式的结局,没有告诉观众蒙天放会否和这个日本女人有交集,但是能够看到他们的重逢,已经非常感动了!
5 ) 时空交织的爱恋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我小时候应该看过这部电影。
但是我那时候不知道这是张艺谋的电影,只是觉得神奇怪诞。一个人竟然能够独立存活三千年,因为无意之中服下的丹药。
这可真有意思啊!
再次翻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列了个张艺谋电影的清单。
一直以为他是个大导演,没想到在这之前还做过演员,并且还和后来传出绯闻的巩俐同台飙戏。
戏的架构还是较为简单的,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情的开始。蒙天放与韩冬儿一见钟情,二人的感情被始皇知道。韩冬儿后入火殉情,蒙天放被泥土封印,永生永世守护皇陵。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这段戏。两人的感情戏处理得简单粗暴,对话相当没劲。特别无语的是,蒙天放在和韩冬儿激情温存过后说,亲爱的,咱俩犯下了欺君之罪,这是背叛,咱们还是死去吧。于是两个人莫名的深情对视,好像是做一件特美妙的事。虽然说古人忠君思想严重,迂腐无知,但本子这样处理还是让我笑出了声。
第二段是情的延续。三千年后,韩冬儿化身三流小明星莉莉,无意之中闯进了秦始皇陵。蒙天放似有感应,他又重新复活重生。他追逐着形似韩冬儿的莉莉,不顾一切的保护她。然而这个女人浓妆艳抹,烫着大波头,举止粗鄙,完全不像千年河岸边清水濯足的白衣姑娘,因为从小家穷所以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丝质鞋履。
在他沉睡的时间,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始皇已死,所有的王朝更替不过弹指一挥。他惊讶于这个世界的怪诞奇异,窗子是戳不破的,暗器是尖尖的针管,铁盒子是能跑的。
我喜欢这一段戏,虽然在这部电影放映的二十年后,这种时空穿越面对新东西的桥段屡见不鲜,但我觉得还是这里的更有趣味些。
莉莉本来是想要和蒙天放在一起的,但最后还是死了。嗯,死了也好,其实他俩在一起并不合适。因为莉莉本身有一种自私虚荣的心理,最低潮的时候遇见了蒙天放,只有他肯听她说的话,理解她陪伴她,但那是因为韩冬儿的缘故。一旦莉莉因缘际会遇见了个高富帅,保不准会翻脸走人。所以,天放,你的感情并不在她这儿。
第三段是情的再续。几十年后,天放成了秦俑的修补工,重逢了观看兵马俑的日本女郎山口。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我瞬间了悟了他的眼神。放佛时光倒退了千年,他又见到了河岸边低眉浅笑的女子。一颦一笑,放佛清香的醇酒,醉在她清澈的眼波里。
这一次,你们才算是真的遇上了。
6 ) 让火烧了我
钱钟书说爱一个人要如何呢,一是要像道学说理,二是要像恶鬼索命。
爱上了,就倒钩入肉,这一生喋喋不休,说到天花乱坠,非如此不是顺理成章。那一世,也念念不忘,牵肠挂肚,索魂勾命的人恶形恶状地苦苦哀求。
这样的爱才浓烈,这样的爱一世总是不够。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发生在几千年来都叫做咸阳的地方。
那时候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六国废,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一统。
而在这些粘稠的黄土深处,有一个故事脱颖而出,欲上人衣,深入骨髓。一个一个毛孔地侵略如火,其疾如风地绽放开来:
大人物要长生不老,小儿女却只要这一刻你侬我侬。
白衣欺水,素足恨尘。
金戈铁马,寒光照衣。
韩冬儿寒蝉凄切:海外真有神山?
蒙天放心如刀绞。
事情总有败露,事情总在千钧一发。
一个轻轻地说:[船走了,冬儿不走];一个默默转身斩钉截铁:[千秋万代为陛下护陵];
蹈火盗丸,投入绸缎般的烈火。这个有血,有千年的时光,这么填埋勾画起来就显得骨肉粘连。血没有了算什么,还有黄土,还有沙砾。
一个只要你不负我,让土埋了我,让火吞了我,一个只要你记得我,我生生世世都会记得你最后的杜鹃啼血:今生今世冬儿再也不能侍候郎中令了…
然后就是死了,轮回了,却不能熄灭对另外一个人的爱。
几千年过去了,他和她再次重逢。
相对于秦朝的森冷有序,民国倒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一个转世成了三流小明星,一个从大地深处缓缓走来。
什么都在变化,什么都像是快进的胶片,尘嚣渐定,却还是一成不变的勾心斗角:要钱有钱,才会有江湖地位。
撇开那些土鸡瓦狗,这些也许只是为了让他惊愕怒斥:铁马向东而行,皇陵却在西方?
然后他杀出重围,然后他策马跃车。
他不是在追踪已然知晓已经失去的年代,他是最后一次去追逐那个也许再也找不回的她。
这是隔了几千年的追逐,这是想必你一定不会忘记我。
终于那个叽叽喳喳的女人在弥留之际说到:我好像觉得自己真是你的冬儿。
这一刻大地裂开,吞噬了千年的天空和烈火瞬间将他们化为灰烬,时间的缺口第一次无始无终。他终于让她想起了他,这就是爱的巫术,无药可解
满目烈火,漫漫黄土。
焚心以火,这就是点燃自己,也许远方的你会恍惚记起昔日的我。
7 ) 不死金丹引发的前世今生
往好的方面分析,这部片子其实表达了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爱情观,那就是真爱至上,超越一切,即便肉体已经灰飞烟灭,精神不死。在影片临近结尾处,秦始皇陵崩塌,朱丽丽却在此时完全回忆起了她的前世,这段悲剧性的情节,除了能赚取人眼泪之外,还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在毁灭一切之中,孕育新生的希望,颇具佛家涅槃的意味。最好的东西,永远不是你得到的东西,而是你失去的一切,人类的本性注定了不可能停止于过去而将在不断缅怀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所以,即便蒙天放和朱丽丽的爱情故事是以悲剧收场,但他们还有下一次的轮回,这也算是电影能够给观众最好的安慰—— 一段永远不会在现实之中发生的永恒爱情。
爱情片中的悲情是美丽的,它以超现实的爱情为载体,得到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它准确地把握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尺度。它的创作来源于对现实的感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艺术夸张,就像是观众似曾相识的一场旧梦,取得了观众强烈的心理认同。“任何艺术,本质上都是诗……作为对现实的一种想象,艺术把生活诗化了”。[9]现实生活需要诗化的艺术,这正是超现实悲情模式存在的理由。
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爱情片将诗化的悲剧人生搬进了屏幕,用镜头把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和事件赋予了童话的色彩,建立了一个超现实的时空。这种以真实底色衬托的虚幻,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部的赫尔塔.赫佐格也曾提出:“很多观众从影视剧、广播剧中找到了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也就是有了哭的机会。他们为有了表达自己的某些反抗情绪的替代方式而欣喜,也因为从影视剧或广播剧中了解到别人也有苦恼而觉得轻松一些,从影视剧中人物的遭遇里他们的不快得到部分补偿,从而忘记了自己的苦恼。”这从某个方面解释了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梦幻性。
差的方面,就是各种喜感,啊哈哈哈哈哈哈
8 ) 我为什么喜欢《秦俑》
俺到底为啥喜欢这部片子呢?以至于十多年过去了,再看这部片子我还是会泪流满面。
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To begin with,最吸引我的是张艺谋演的蒙天放。
yes,就是那张老树皮脸。选张艺谋作为本片的主演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导演选择他来演这部片子,绝对是英明神武的决定。不说当时,就是现在,扒拉扒拉中国影视圈内的男演员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首先,张艺谋是陕西人,天生就长得兵马俑的模子,一打眼就是从黄土堆里爬出来的人。其次,他当时与巩俐姐姐正是火热的时候,感情戏都不用演,本色就行了。最后,他把蒙天放那种中国男人特有的坚毅,责任,执着,隐忍,拘谨,老实,才华,忠心全部呈现给了观众,征服了俺的心,我想这种气质只有具有同样性格的老谋子才有。姜文霸气有余拘谨不够,演秦始皇还差不多。陈宝国也不行,太细皮嫩肉了。李幼彬,和巩俐姐姐的激情戏恐怕会笑坏很多人。王志文,两个垂到嘴边的下眼袋怎么看怎么像纵欲过度。陈道明,心机太重了。张国立,感觉很花头,就不像结实朴实的西北汉子。张丰毅嘛,还凑合,但是又有点太硬朗了,还有点太帅了。
综上所述,张艺谋是最合适的人啦!
蒙天放,太男人了!我想只要是正常的女人,都会像冬儿一样义无反顾,不计后果地爱上他的。
第一,他善良。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拿竹简当柴火烧,谁要是有书不上交,搜到了就连那人的脑袋一起往火坑里烧。但是,还是有很多知识份子,宁可性命不要,也要坚持自己所信奉的儒家思想,也要保证文化的传承。(古代的知识分子,真有骨气!有气节!鼓掌!!)蒙天放去上朝廷上班的路上,看见官兵正在抢书,杀人。他知道,以一己之力是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的,即使阻止也是徒劳的。但是,当他看到黑暗处躲着两个人,并且不远处地上有一本竹简。他默默地把竹简扔到黑暗处,并在他们身前站了一会,掩护他们,直到官兵走远,然后默默地离开。那两个人,有一个就是韩冬儿。
这折射出来了中国男人身上那种特有的善良:我不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但是我可以安静的帮助别人。没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张扬,却透着一股侠义的真心。
第二,他很“大男子主义”。他的大男子主义,是正面的,是有魅力的。韩冬儿企图逃跑用发簪在他脸上留下血痕时候,他没有像其他男人那样,恼羞成怒,仗着身大力不亏,教训韩冬儿,只是轻轻的数了一句,不要再做傻事了。当他夜里与韩冬儿偶遇的时候,他忠实于自己的感情,没有怯懦的用仁义道德来压制这奔涌的人性,而是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去爱这个女人。
第三,他负责。当韩冬儿为了爱情跳水逃上岸,被押到他面前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刹那以当今社会思考方式猥琐的推测,他会不会为了活命而不承认,一刀杀了她?结果,蒙天放划开了冬儿身上的绳子,向所有上司同事下属宣布她是我的女人,同时,也将自己推向了死亡。还看什么《朱丽叶与罗密欧》啊,这不是比那感人嘛?如果,你认为这是他逼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么当秦始皇用硬币,给了他在一次生的权利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地在一次选择了死亡。或许,是他的愚忠,认为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就应该非正常死亡,为秦始皇守陵赎罪。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不愿意让冬儿一个人走。他,要对她负责。
第四,他很有头脑。如果他没出这么一档子作风问题的事,估计《史记》上肯定会查到他的名字,当然我们还要假设这个人物真实存在。如果他在现在当一个外企的副总裁应该不成问题。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并且很有职业道德。当秦始皇跟他讨论“真的还想再活500年”的时候,他尽臣责地规劝道,现在您的功绩已经空前绝后了,能不能活500年要顺其天意。秦始皇轻轻地说了一句:天下还有比我更好的皇帝吗?蒙天放立马半跪表示,誓死效忠始皇帝。多么懂得职场生存之道啊!比起那些梗着脖子骂皇上的进谏大臣招人喜欢多了。
一个女人,有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男人爱着自己,一辈子还图什么啊!
Second,影片的配乐。开篇伴随着大气的音乐,镜头一拉,宏伟的秦始皇陵施工现场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时我就心潮澎湃起来,秦始皇陵,中国人的骄傲啊!中间婉转幽灵的萧声,穿插在两人的邂逅,相恋,相爱中间,润色了整个爱情故事。当冬儿含笑扑向火海的时候,叶倩文那悲怆有力的声音响起,将这个影片推向高潮,我的泪水也随之决堤。后面还有一处,1930年代部分,当蒙天放和朱丽丽回到长城,他失意地将定情信物——冬儿的一双鞋,扔下长城的时候,古筝的旋律恰到好处地出现,苍凉其美,荡人心弦。影片的主题曲《焚心以火》,由叶倩文演唱,凄婉悲凉,令唱者动心,闻者流泪。前一段时间,我去K歌,在曲库里翻到了这首歌,拿出来唱了一遍,竟有些难以控制的激动。改片配乐获1994年第1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配乐奖。
Third,影片的情节。李碧华,香港鼎鼎有名的才女,总写一些非自然的故事,俺不大敢看。这个故事延续了上下三千年,三世的分分合合,缠绵绯恻。女人是了解女人的,于是她塑造了一个蒙天放这样一个男人,感动了所有女人的心。有两个情节,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30年代部分,火车上,蒙天放知道了朱丽丽被判他。他打算越车赶往皇陵的时候,不忍心将朱丽丽一个人扔在火车上,于是,一把将她拖上马,两人纵马驰骋。另一个是,蒙天放为了救朱丽丽,骑上战马,宝剑出鞘,迎头向飞机冲去。一个字:帅!古英雄,披战衣,纵马,挥剑,救美。我想这就是每个小女孩心里的梦吧!
唯一一点不足,巩俐不适合演童女,她的眼神不够清澈,太多风情在里面了。表情太过坚毅,有点狠的味道。韩冬儿,换个身份就好了,比如说那个时候的女侠,歌伶什么的。Anyway,瑕不掩瑜。巩俐姐姐,最近又和大众见面了,怎么越来越漂亮了呢?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In conclusion,这是部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再看,看了又看。
秒杀一切《英雄》《十面埋伏》《菊花台》《三枪》
盗墓穿越题材,先锋的很。制作精良,看样子是投了不少钱。老谋子真是长了一张兵马俑的脸,难怪找他来演,还有和巩俐当年的那些事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李碧华的套路感很强,颇有层叠推进回旋之感。这么一部挑不出大毛病的商业片,在豆瓣只有6.6分,啧啧~
这是小时候在干休所礼堂看的,周围的爷爷奶奶们一直在小声低估同一句话:这丑了吧唧的男的怎么还不死啊。
有点囧,有点傻,很纯情,完全怀疑是程小东拿了钱,给热恋中的张艺谋、巩俐拍的MV。
张艺谋演兵马俑太像了!
这片儿在我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误解 幼儿时期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兵马俑是活人敷上一层厚厚的泥浆做成的 残忍至极每次想到都浑身发冷 一次次锤打碰撞着我幼小脆弱的心灵……
轮回与转世,一次又一次。
冬儿奔向火场的那一幕拍得真美,人生一场真心爱过就不枉此生,冬儿将爱的寄托传递给了蒙将军,活下来的才是最苦的,离开的反而解脱了。
这样的电影只属于那个特定年月,充满暖昧不清的时光余味,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了,巩俐与张艺谋程小东,香江与大陆,黄沾与叶倩文,一曲《焚身以火》……
英雄是不是就是这个套路走的?
有点前卫,有点华丽,有点夸张,有点二逼,还有点CULT。故事李碧华风格明显。一些场面还是很经典的。反派就很俗套了。巩俐演得不错,能把清纯动人的冬儿和媚俗做作的莉莉这两种反差极大的形象都演得活灵活现。张国师年轻时怎么跟现在一个样儿…一点儿都没变…我是说他现在长得年轻呢还是……==
看了《十三邀》对张艺谋的采访,二刷该片。还记得小时候看,被震到,觉得电影神奇又牛叉,到现在都还记得巩俐那身红衣,还有那曲【焚心似火 - 叶倩文】至今还记得旋律和歌词,到底是为什么能这样。
你俩想谈恋爱也用不着拍个烂片让大家一起看吧?
这两人当年要不分手,中国电影史会改写吧
这么好看的片子居然分数这么低
第一次看时没想到内地能拍出这么现代的片子,后来了解到影片的编剧,导演,配乐都是香港人时,就更吃惊于在当时一部纯粹的香港片能找张艺谋和巩俐来主演~~
二十年前,穿越鼻祖;二十年后,穿越成风。
还是不太大的时候跟我妈妈在电影院看的呢,就是觉得巩俐的古装很漂亮,不过张艺谋怎么看怎么觉得老。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张艺谋厉害,虽然从来都没年轻过,但是二十几年来也没觉得怎么老,呵呵。
又名: 秦俑 / Qin yong导演: 程小东 (Siu-Tung Ching)主演: 张艺谋 / 巩俐上映年度: 1989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098147
完全有理由怀疑张艺谋为了和巩俐拍亲热戏才亲自上阵的,不然以他那张老树枯皮的脸和小鸡仔身板怎么会想到来演个威武伟健的秦朝大将,我多年前看小说时可从没代入过这种形象。古不错,今就算了,巩俐只要不演农村妇女多半是美的。